六忠自然與生活科技

早10秒知地震 鋪海底地震儀

早10秒知地震 鋪海底地震儀預算遭砍一半

更新日期:2007/09/12 21:59 記者:記者王詩雅、梁家銘/台北報導

台灣地震多,10個地震將近8個發生在台灣東部的「外海」,地震測報中心仿效日本,打算在宜蘭花蓮外海架設海底地震儀,再透過海底光纖傳回台灣,提早十秒發佈預警,但這套系統造價要8億5千萬。

上星期的97地震,震央在宜蘭外海74公里遠,竟然能把宜蘭樓牌震垮,5年前的331地震震央也在宜蘭外海,震得101大樓造成5人死亡,專家統計,台灣的地震有7成六,震央都發生在中央山脈以東,歐亞和菲律賓海板塊擠壓造成能量釋放。

但海上根本沒有辦法設地震站,不過現在終於突破,地震中心要在海底放置地震儀,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表示,「我們設地震站等於是派了一些哨兵到外面去看,就可以爭取多10秒的。」

這計畫的英文縮寫叫macho諧音媽祖,所以命名叫媽祖計劃,依地震中心規畫將從宜蘭頭城開始舖設,海平面底下1000公尺的電纜,一路拉到250公里外的南澳海盆,延途架設四個地震儀,一旦外海測到地震,電纜馬上把對台灣本島預警,但這經費預計近9億,最近預算被刪了一半,氣象局只能架設100公里電纜和2個海底地震儀,監測範圍減了一半以上。郭鎧紋指出,「預警時間,資源有限的情況之下,我們就是逐年的,就是說慢慢逐年,再來延伸這樣子的長度。」

媽祖計劃其實仿照在這方面已有40年經驗的日本,在自家門口架設地震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