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腳下的天空
◆聽障生游泳教學策略◆

聽障生游泳教學策略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教學策略   文/林桂如

 

  小華是小四的聽障生,近日家長煩惱是否讓他參加坊間泳訓班,擔心如果不去學,無法應付學校的游泳課;去學,又擔心教學者是否了解聽障學生的學習需求?


對聽障兒童而言,游泳前須先摘除人工電子耳或助聽器,因而陷入無聲的世界。身為家長與教學者,該如何幫助他們在初學階段克服感官的困難而有效學習?以下就實務教學提供建議:

給教學者的建議


{1}
預告課前內容:在上課前透過照片說明的方式,列出本次游泳課會進行的分解動作,並可提供家長這份課前內容預告單。

{2}
入水前先和孩子說明活動內容:這時,孩子戴著聽能輔具,能對聲音和視覺連結。例如:教學者先向孩子說明本堂課將練習漂浮,且練習時會扶著他。教學者甚至可以在游泳池旁邊先跟孩子練習,讓他知道自己的手臂和腿應該怎麼擺放,以及教學者將如何扶著他。

{3}
重疊教學:每堂課進行的活動順序應與前一堂課相同,先複習上一堂課的內容,再視孩子學習狀況加入新的教學目標。

{4}
建立信任感:若教學者保證不會鬆開手,則務必確實做到,如此孩子才能在練習過程中信任教學者。

{5}
慣用的溝通語:下水後,孩子無法配戴輔具,因此,教學者在帶領聽障兒童時,可以使用口令、哨音、指示旗幟等,並發展一些手勢動作,如:「等一等」、「停下來」、「看著我」、「再試一次」等慣用溝通語。

{6}
慣用的原則:每次上課都能讓孩子遵循慣用的原則,如「三的原則」:進行浮跳動作三次;以水母漂漂浮在水面時,教學者會數到三;在水中閉氣三秒等。

{7}
帶著孩子一起動作示範:在水中,以正確身體姿勢扶著孩子,或協助孩子移動手臂和腿,接著才讓他自己試著做動作。在說明孩子應該要做什麼、怎麼做時,儘可能使用多一點手勢動作。

{8}
課後活動內容檢核:記錄孩子已學會及需要持續練習的項目,並在課後與家長說明本次教學過程中孩子的表現,以及預告下一堂課進行的內容。

家長的心理建設

{1}
選擇游泳教學者:挑選一位願意與您一同合作的合格游泳教學者,他或許沒有教過聽障兒童,最重要的是他願意與您合作。

{2}
與教學者的溝通:在上課前,與教學者溝通孩子的狀況,以及可輔助孩子溝通的模式,例如:加入手勢動作的視覺提示線索。

{3}
陪孩子一起練習:游泳課與其他療育、教學課程相同,都需要課後的大量練習,除了可以複習課堂的教學內容,也可持續保持孩子的水性,逐步降低孩子對水的懼怕。

孩子學習游泳的過程,有賴家長與教學者合作,才能引領孩子在過程中逐步學會游泳的技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