怡欣老師語文教學網站

紙上談兵

戰國時代,趙國將軍趙奢有一個兒子名叫趙括,他在年輕時就已熟讀各家兵書,並且能和父親談論用兵之道。但趙奢總是說他還不足以擔任大將。趙奢的妻子問趙奢為什麼趙括不能擔任大將,趙奢說:

「用兵關係到國家的安危,但是趙奢總是看的太過容易。若讓他擔任大將,兆國一定會因此而毀滅的」。

後來秦國進攻趙國,趙國有名的老將廉頗率兵抵抗。趙王卻因為聽信秦國間諜的謠言,認為廉頗已經年邁膽小,不足以擔任此重任,最後改派趙括取代廉頗擔任指揮官。趙括的母親聽到了這個消息,連忙上書規勸趙王說:

「趙括雖然熟讀兵書,但還不能靈活運用。趙括並非大將之才,請不要委以重任」。

趙國宰相藺相如也是如此規勸趙王,但趙王不聽勸諫,執意派趙括接替廉頗。

趙括在接替廉頗的職位後,驕傲蠻橫,改變戰略,最後卻被秦兵圍困,趙括突圍時中箭而死,而趙國的四十萬大軍,也被秦國大將白起在一夜之間全部殺了。

明朝時翰林學士劉如孫曾經寫詩諷刺此事,其中有一句是:

「朝野猶誇紙上兵」。

後來的人便根據這個故事,引申為「紙上談兵」這句成語,用來說明只空談卻毫無表現;只會說不會做不想做的人;恐有理論不會將所學應用在實際事物上,這些都可以稱作「紙上談兵」。

◎成語解析

比喻一個人空有理論卻無法將其運用在現實上;說的頭頭是道,卻沒有任何表現;只會說不會做。

◎成語造句

小王是個只會「紙上談兵」的人,他每次總是誇耀自己的能力,其實他根本都做不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