刎頸之交
春秋戰國時代,趙國有兩個大臣,分別是藺相如與廉頗。 廉頗是趙國的大將軍,他曾經幫趙國立下不少汗馬功勞,因此在趙國大家都很尊敬他。 當廉頗當上大將軍時,藺相如還只是一個小官,地位遠在廉頗之下。 後來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的事,為趙國爭回很大的面子,因此藺相如很得趙王的重用,也從一個使者的小官被提拔為上卿,地位反而超越廉頗。當時廉頗很不服氣,認為藺相如只是一時好運,憑什麼超越他。甚至還想當面給藺相如難堪。 後來廉頗知道藺相如處處忍讓他,他不但不慚愧,反而覺得藺相如怕他,所以才不敢與他有所衝突。 之後有一個名士知道這件事情之後,便跑去將所有利害關係分析給廉頗聽,廉頗聽完後覺得很慚愧,便脫去上衣,背上背著一根荊杖,跪著到藺相如的府中,去請求藺相如原諒。 藺相如看到廉頗,不但原諒了他,還立刻幫他拿下荊仗,並請他坐了下來,兩個人談的很愉快,還定下生死不變的約定。 後來的人就用「刎頸之交」來形容像廉頗與藺相如這樣生死與共的友誼。 ◎成語解析 比喻生死與共的朋友。形容交情很深厚的朋友。 ◎成語造句 小張和小王從學生時代就是好朋友,一直到踏入社會時還一起創業,我們常笑稱他們兩個是「刎頸之交」。 |